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黔中阴雨连绵,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船上。直至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石门关外,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
黔(qián)中:即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
漏天:指阴雨连绵。
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霁(jì):雨雪之止也。
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开篇两句描绘了黔中地区的秋日气候,借此暗示贬谪之地的环境之恶劣,语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之地,秋雨连绵不绝,仿佛天地间成了一片漏水的天幕,人们犹如置身于摇晃的舟中,终日难以踏出户外半步,活动受限,苦不堪言。此处并未直言雨之苦,而是通过“一漏天”与“似乘船”的巧妙比喻,生动刻画出秋雨连绵给人带来的无尽困扰与压抑。其中,“似乘船”不仅意味着足不出户的无奈,更隐喻着周遭环境的危机四伏。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在黔州贬所时候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8-269 .

简析

  这首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出其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结构一抑三扬,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于颠沛流离之中发出动人心魄的豪迈慷慨之言。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47篇诗文  5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衢道中

曾几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欲语 一作:未语)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