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梅二首

萧德藻 萧德藻〔宋代〕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有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湘夫人立于冷冻蛟龙之背,像海月冷挂珊瑚枝头。
如此奇形怪状的枝干因为有花便显妩媚,其迷人的魅力只有晓寒知道。

枯树之上蒙着千年苔藓,老枝上缀着两三朵花。
植根绝壁哪得笛声颂扬?只担心斜日下冷蜂来扰乱清闲。

注释
湘妃: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传说死后成为湘水之神,这里比喻梅花。危立:高立。冻蛟脊:冻僵的蛟龙背脊,这里用来比喻梅树的枝干。蛟,古代传说中一种像龙的动物,故又称蛟龙。
海月:一种半月形白色贝类,这里比喻梅花。
珊瑚:海中动物,因其骨骼相连,形如树枝,故又名珊瑚树。
“丑怪”句:《旧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萧德藻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有的诗歌也特别讲究“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风格苦硬瘦劲,此组诗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考萧德藻隐居屏山,千岩竞秀,故自号千岩老人(见《乌程县志》本传),味诗意当是借梅自咏,以明终隐之志。

参考资料:完善

1、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崇文书局.2011.1067
2、 刘永翔.蓬山舟影 刘永翔文史杂说.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377-380

简析

  《古梅二首》是南宋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是诗人隐居生活与诗歌风格的生动写照。第一首诗咏凌晨的古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比喻,展现了古梅虽枝干“丑怪惊人”,却因花朵的点缀而显得“妩媚”非凡,同时借唐太宗评魏徵典故,暗含了对自身诗风及人品的自我评品,并流露出知音难遇的感慨。第二首诗咏黄昏的古梅,展现了古梅托根绝壁、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境,并反用古人以吹笛赏梅之意,表达了淡泊名利、不求人知的高洁品质。两首联读,借物咏志之义不言自明,充分表现了诗人宁可难觅知音,也不求与俗人知的品格。这组即景抒情的诗作描写、议论皆引而不发,寄韵味于诗外,遣词用句体现了诗人奇峭的诗风。

赏析

  第一首咏凌晨的古梅。一、二两句是拗句,乍读觉似李贺,细绎却又不然。因为李诗的比喻往往出人意表,匪夷所思,而此诗的设譬却“入人意中,出人头地”(袁枚《续诗品·割忍》),可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者。诗人是熟读《楚辞》的,他凝视着枝上的梅花,眼前不禁浮现出湘妃亭亭玉立在蛟脊上的倩影。的确,《九歌·湘夫人》中并没有这么一个场面,只是说“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湘夫人所乘的乃是马。但诗人既把偃蹇蟠屈的梅枝想像成“冻蛟”,那无疑只有登上蛟脊的水神湘妃才能与枝上之花相比了。萧德藻跟曾几学过诗(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受过江西诗派的影响,此派作诗的特点是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湘妃”与“蛟”

展开阅读全文 ∨
萧德藻

萧德藻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23篇诗文  1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苏轼〔宋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国论

苏辙 苏辙〔宋代〕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