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题
杜牧〔唐代〕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
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和柳叶啊,它们俩在秋天里都有点招架不住了,看起来都显得那么憔悴。
晶莹的露珠从它们身上滑落,就像是初尝离别的泪水在轻轻滴落。而当金黄色的秋风吹过,更让它们愁上加愁。
柳叶那原本像绿色眉毛一样鲜嫩的边缘,现在却甘愿放弃自己的美丽,一片片地枯萎掉落。而荷花那原本红扑扑的脸庞,也因为秋风的吹拂而心生怨恨,无奈地在水中漂流。
我不禁深深地叹息,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我更能体会到这种无奈和感伤。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仿佛还在昨天;可转眼间,就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注释
兼:又、和。
金风:指秋风。玉露、金风,泛指秋
赏析
这首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秋”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季节,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白天把偶然进入视线的荷花、柳叶、露珠,观察到它们的形态、动作,心有所感,加以艺术剪裁和点评,构成一幅色系清幽、情思蕴结的图画,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完美地融为一体。
“荷花”一意象表明对逝去光阴的叹惋,“柳叶”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愁的悲凉意境。首联写荷花与柳叶满载忧愁,“不胜秋”更是表现出愁的程度之深。给荷花、柳叶赋予了人的情感,仿佛它们正满载忧愁在秋风中哀叹。
“玉露”形象地写出了露珠的晶莹剔透,而后写露珠好似哭泣一般,给露珠赋予了生动的形象。“金风吹更愁”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449条名句
观刈麦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