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市肆博览
《后汉书》〔南北朝〕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至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因为孝顺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班彪做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抠经学字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后来回到乡里,隐居教学。
注释
太学:东汉时最高学府。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不守章句:不死抠经学字句。
市肆:书铺。
辄:就。
遂:就。
屏居:隐居。
教授:从事教
王子猷雪夜访戴
刘义庆〔南北朝〕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至仁山铭
庾信〔南北朝〕
峰横鹤岭,水学龙津。瑞云一片,仙童两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林道人诣谢公
《世说新语》〔南北朝〕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